星期六, 5月 12, 2007

 

私募基金叱吒台灣有利香港

私募基金叱吒台灣有利香港
作者:蕭偉基
  繼創投基金或風險基金(Venture Capital)後,近年來叱吒全球資本市場而引人注目的,則是「私募基金」或「私人股本基金」(Private Equity Firm)。這類基金與風險基金的其中一項差別在於,他們主要投資在那些已經經營成熟有良好業績並且前景也看好的公司,而非像風險基金那樣,投資在那些風險較高的新興行業(當然,也有相當部份是兼具風險基金與私募基金性質)。因此,不少已被視為夕陽行業而在投資市場上較不受追捧的一些傳統產業企業,近年也因受私募基金青睞而使得股價顯著上升。其中台灣的傳統產業最近也頻受國際私募基金相中,最新的一宗是美國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於五月十日宣布,以二百八十三億台幣收購台灣的世界最大高爾夫球桿頭製造商復盛,收購溢價百分之十五點七,創下台灣傳統產業被外資收購的最高價格紀錄。
  台灣向來以晶圓、電子等產業而為世人所熟悉,然而,事實上台灣的非電子資訊產業,亦即所謂的傳統產業,也在多個領域執世界牛耳,例如世界最大製鞋企業寶成(即香港上市的裕元)、生產電動代步車的必翔、家具生產商順誠(台升)、相機製造商普立爾、名牌單車捷安特、木質百葉窗生產商億豐、世界主要微型風扇生產商建準電機、全球最大潛水衣料製造商薜長興工業、食品業龍頭統一、名牌輪胎正新等。在大勢所趨之下,這些公司大部份都已把生產主力漸漸移往中國大陸。他們的西移讓擔憂台灣產業空洞化的呼聲有增無減,台灣政府也因政治的考量而對企業界投資大陸設下諸多限制,孰不知此乃弄巧成拙之計,許多台商為了生存,不得已採取擺脫台商身份的痛苦抉擇,引進外資作為主要股東使自己「變身」為外資,就是最普遍的手法。這就是近年越來越多外資收購台灣企業的背景。
  台灣相關法令規定,台灣企業赴大陸投資有上限百分之四十的限制,這造成了許多台商欲擴大規模,爭取大陸市場的一大阻礙。這也因此造就了國際私募基金投資台灣的良機。一旦私募基金入主這些台灣上市公司,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會將之在台灣除牌下市,並於適當時候在那些管制較台灣寬鬆、集資效率較高的地方上市,例如香港。因此,香港資本及金融市場也能獲益。
  為了避免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因此而離開台灣資本市場,台灣不少學者專家都呼籲當局,放寬投資大陸的限制,以及允許這類企業重新在台灣上市,免得「肥水流外人田」。就連台灣證交所董事長陳樹日前亦呼籲,政府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上限應鬆綁。他還表示,如果日後私募基金入主台灣上市公司情況日趨頻繁,將推動這類企業「簡易回台上市」的方便之計,以盼留住他們。
  事實上,外國私募資金會將對台灣企業的興趣,由電子業轉向傳統產業,也有規避政策限制及價值上的考量。由於電子產業已是台灣的經濟命脈,所以政府特別的關注,尤其在投資大陸方面,對電子業者的限制比其他行業要來得多,就算外資欲收購台灣的電子企業,也得面對諸多限制。所以,私募基金近年將目標轉向股價多被低估,來自政府阻力又較小的傳統產業。隨著復盛的被收購,估計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傳統產業公司被外資入主。
  自二零零五年以來,私募基金開始陸續投資台灣企業,包括以三十九億美元併購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系統--東森、中嘉及台灣寬頻,另有至少十五億美元投資其他十多項投資案,包括台新金控、玉山金控等金融業。但是,私募基金在台灣的收購也並非無往不利,美國凱雷集團(Carlyle)去年十一月宣布收購台灣半導體業者日月光,因價格談不攏而於今年四月宣布「破局」。除了價格原因外,台灣當局(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金管會等)的批准與否,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尤其當局在對有關資金是否含「陸資」方面,有著幾近歇斯底里的恐懼。
  台灣政府的封閉,也造就了香港。目前香港股市已有四十多家台資企業掛牌,其中包括富士康及裕元這兩隻恆生指數股。隨著香港股市屢創新高,中國大陸經濟繼續騰飛,估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來香港上市,其中將不乏一些龍頭企業。台灣首富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在香港上市兩年股價升了數以倍計,且晉身恆生指數股,如此令人滿意的集資效益,的確令許多台商心動。隨著國際私募基金及外資在台灣尋寶遊戲的開始,預估香港將會出現台灣企業上市潮。這有助香港資本市場分散過於依賴中國大陸企業的風險,為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奠定重要的基礎。
2007/5/12

復盛(Fu Sheng):
http://www.fusheng.com/
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
http://www.oaktreecapital.com/OCM_Public/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