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21, 2007

 

創意企業(馬來西亞/新加坡)

創意企業(馬來西亞/新加坡)
*老行家即食燕窩
老板是馬來西亞人。以現代化方式,將華人傳統補品燕窩做成即食瓶裝,並開發其他如蘆薈等產品,先在香港打下根基,接著在台灣、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闖出名堂。
http://www.lohongka.com

*OSIM電動按摩椅
電動按摩椅不是他們發明,但他們憑著專業形象、品牌推廣、宣傳攻勢、廣開分店,在國際間成為電動按摩椅代名詞。
http://www.osim.com

*富貴山莊
名副其實做「死人生意」,以創意方式在馬來西亞經營現代化墓園及殯葬行業。白光、李逸、邱清雲等明星皆安葬或遷葬於此,並設計成具追思、懷念與觀光功能於一身的美麗墓園,打破一般人印象中墳墓是陰森的傳統。
http://www.nvmc.com.my/

*Diamond鑽石健康水
獨沽一味經營淨水機行業,以凌厲廣告宣傳、請明星代言,以及傳銷方式,在亞洲崛起。
http://www.diamond.com.my/

*面包物語 BreadTalk
在短短幾年間,做麵包做到股票上市。一位新加坡人開的麵包店,以創意產品擄獲顧客的心,並迅速開拓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國際市場。
http://www.breadtalk.com

*怡保舊街場白咖啡
五十年前的傳統咖啡及咖啡店,經過年輕一代接班人的改造後,將「懷舊」色彩融入現代化包裝,衝出馬來西亞,在台灣、香港、中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熱銷;並在馬來西亞開具懷舊色彩的連鎖咖啡店(Kopitiam)。
http://www.oldtown.com.my/

*亞坤咖啡店
一間歷史超過七十年的由海南人開的傳統咖啡店,後輩近年將之現代化經營,在新加坡廣開連鎖店,除吸引新加坡本地的懷舊顧客外,也成功進軍台灣、印尼、韓國、日本等市場。
http://www.yakun.com/

*Creative
新加坡華校生沈望傅開的IT企業,生產聲效卡名聞全球,是十年前罕見的新加坡本土國際品牌。
http://www.creative.com/

*Royal Selangor
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最早國際品牌。百年來以精湛工藝,設計製作各種錫製精品及用品。
www.royalselangor.com

*CNI
人參咖啡、Tongkat Ali咖啡創始者。在馬來西亞,實施「藍海策略」,將傳銷業成功打入馬來人市場。在印尼更是最大傳銷公司。
www.cni.com.my

*鄭有文 Azman Ching
典型「藍海策略」,以一個華人身份,以馬來文寫作及演講,在馬來人領域成為營銷名師及專家。

標籤:


 

香港的創意企業/人/團體(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的創意企業/人/團體(排名不分先後)

1.麥嘜
可謂香港近年最成功的創意產品及icon,兩隻原本針對大人而設計的漫畫小豬,大受歡迎,一發不可收拾,更進而以《黃巴士》打進小朋友市場。周邊產品數百種,舉凡幾乎所有紙品、印刷品、多媒體、影視劇,到各種商品。足堪與Snoopy相比。連大陸及台灣也有fans。 http://www.yellowbus.com.hk/

2.Roadshow
全球巴士上播放電視廣告的先驅,可說是「無中生有」的生意,亦是「藍海策略」。節目多元化。
www.roadshow.com.hk

3.八達通
可謂全世界(至少全亞洲)最成功的代用貨幣,應用範圍廣泛,含括各種公共交通工具、零售店、餐廳、停車場、過路費,乃至成為個人安全憑證。
http://www.octopus.com.hk/

4. 滿記甜品
原本只是開在西貢的傳統家庭式甜品店,近年銳意革新,加入in的元素,年輕及現代化裝潢,當然價位也上升,廣開分店,現共有十餘家分店在香港,並擴及中國大陸及印尼。
http://www.honeymoon-dessert.com/

5.許留山
以西米撈聞名的港式甜品店,原來只是六十年代開在元朗的傳統小店,後在九十年代起擴大經營,在全港開分店,成為知名品牌,尤其是遊客的最愛,更因此把店開到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及美國。
http://www.hkhls.com/

6.鴻福堂
以現代化包裝及裝潢、企業集團化經營,建立高雅的涼茶店,以便與市場上傳統業者形成區隔,並革新產品,積極研發新產品,分店遍佈全港,尤其是地鐵站;產品遠銷海外。
http://www.hungfooktong.com/

7.Dr. Kong 健康鞋專門店
以足部及脊椎健康為訴求,研製銷售健康鞋等產品,在香港有四十多間專賣店。
http://www.dr-kong.footcare.com.hk/

8. 蘭桂坊
以民間力量、商業運作方式,將一條充滿外國風情的街道的酒吧、餐廳結合起來,成為香港的象徵之一,更揚名國際,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都有一些城市將他們的酒吧街命名為蘭桂坊。
http://www.lankwaifong.com/

9.G.O.D. 住好啲
將香港的懷舊色彩元素融入家具、個人及家居產品的設計中,成為香港一具代表性的品牌及產品。
http://www.god.com.hk/

10. 金至尊 3D-Gold
以純金打造的廁所、各種創意金飾產品,以及凌厲電視廣告等攻擊,在金飾界迅速佔一席之地,尤其是吸引中國大陸遊客方面,使之成為中國大陸遊客心目中的知名香港品牌。他們也在大陸及台灣廣開分店。
http://www.3d-gold.com/

11. 詹瑞文
近年崛起的全能喜劇人。其建立的「 形體棟篤笑」,以精準、流麗、鬼馬、能人所不能的身體語言;及對生活/生命的幽默感和識見,在各界得到認同和讚賞,被譽為新一代的「千臉笑匠」。他及太太甄詠蓓於一九九三年創辦的「劇場組合」,除創作及演出外,更不遺餘力的在兒童及成人領域推廣戲劇教育。
http://www.theatreensemble.com/

12. 香港小交響樂團
在葉詠詩帶領下,近年以各種具創意手法演出古典音樂,使之普及化,尤其與詹瑞文合作的「古典音樂速成:音樂詞彙笑療法」系列,令人捧腹之餘,也達到了推廣古典音樂的目的。
http://www.hksinfonietta.org/

13. 糖朝
單是店名已創意十足。將傳統中式糖水店精緻化、高級化,但價格沒太大改變。堂皇裝潢,但口味仍傳統。成為遊客到香港吃糖水的一大熱點,並擴店至日本及台灣。
http://www.sweetdynasty.com.hk/

14.上海灘 Shanghai Tang
一間香港公司,將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風情,化成縷縷商機,成功創造出全球知名的高級中式服裝品牌,並被瑞士Richemont集團收購。
http://www.shanghaitang.com/

15.CTI城市電訊
後起之秀以挑戰巨人歌利亞之姿,在長途電話市場崛起。以創意的技術、經營方式,乃至廣告宣傳策略,包括老板自己粉墨登場,以及自己設計宣傳「橋」,獲得巨大成功。
http://www.ctihk.com/

16.奇華餅家
創辦人後代將屹立超過半世紀的老餅店,注入年輕化、現代化色彩,並在老產品傳統的基礎上,開發許多創意許產品,使之成為傳統與現代兼具的中式餅家,更在美國、台灣、中國、日本等地廣開分店。請來名家(如畫家阿虫)設計,在店面及包裝上,都予人新鮮及高雅的感覺。當然,產品素質也保持高水準。
http://www.kee-wah.com.hk/

17.美心
數百間各式餐廳,六十多個品牌,中、西、日兼具,高級酒樓/餐館、大眾化快餐廳、西餅店皆有,做到在香港幾達十步一家的地步。堪稱全球中餐業一大奇蹟。尤其美心快餐,可說是開了全世界中式快餐先河,將西方快餐業高效率及品質的管理方法,首度引進中餐業。
http://www.maxims.com.hk/

18.福明堂中醫藥中心
現代化方式經營中醫診所,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並提高人們對中醫的信心。
http://www.fookmingtong.com.hk/

19.日本城
以大部份貨品定價十元的策略,明亮、簡潔的店面,成為「十元店」代名詞。
http://www.japanhome.com.hk/

20.優之良品
明亮、簡潔、舒適的店面;方便、現代化的包裝,成為連鎖零食專賣店代名詞。
http://www.ajiichiban.com.hk/

21.香港郵政
九七回歸熱的郵票生意紅紅火火,但燦爛終歸平淡,香港郵政多方出擊,以創意開拓新商機,代替因網絡興起而逐漸降低的郵遞市場需求,包括開辦公用事業收費服務、更切合市場的快遞服務,乃至節慶禮品送遞服務等;在新郵品的設計上也屢見創意佳作。
http://www.hongkongpost.com/

22.地鐵
香港地鐵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效率最高的地鐵營運商之一,並以此為基礎,進軍其他國家地區的捷運業務,包括管理及顧問業務。廣告業務創意不絕;地鐵站上蓋地產業務,更是賺錢的經典。
http://www.mtr.com.hk/

23.文化村/紅茶館
從長者業務著手,例如老人院、長者用品等,繼而進軍酒店、餐廳、茶坊、文化事業、中醫等。
http://www.hkchss.com/

24.銀杏館
香港的社會企業,首創聘用長者為員工,開設西餐廳,創造長者就業機會。
http://www.everconcern.org.hk/gingko/main.htm

25.曼佳美 Megaman
德國省電燈泡品牌,但母公司是香港的利安電光源(收購最佳美),近年來在節能燈泡的研製上迭有新作。
http://www.hk.megaman.cc/

26.法住文化書院
資深佛教、哲學教授霍韜晦開辦的書院,課程多元化,老少皆宜,傳統與現代兼具,將優秀的東方傳統融入現代生活中,呼喚經典重生。吸引眾多各行業各領域的專家、白領前往學習。幾年前開辦茶座及文化中心,為繁囂市集中一難得的清靜休憩場所。
http://www.dbi.org.hk/

27.翡翠工房
以現代化創意工藝,打造翡翠精品,開設高雅的專賣店。
http://www.yp.com.hk/jadeiteworkshop/

28.聖雅各福群會
開辦許多創意社會服務項目的NGO,例如為長者(尤其是獨身及經濟困難者)預先規劃身後事的「後顧無憂」服務、電器贈長者、為低收入及經濟困難家庭與人士提供食物的「眾膳坊」等。另外,亦經營盈利性質的社會企業,盈利作為社會服務之用,包括開辦醫療、美容服務等業務。亦設計「社區貨幣」,在香港乃一頗為新穎的概念。
http://www.sjs.org.hk/

29.點點綠
單看名字就讓人一目了然的有機食品連鎖店品牌。
http://www.greendotdot.com/

30.自然學校
為過於都市化的現代孩童,提供接觸、認識、感恩大自然的難得機會。
http://www.gaiaschool.org/

31.香港素食會
以各種創意方式推廣素食。
http://www.vegsochk.org/

32.Wisers
香港一批年輕人十幾年前創辦的網上電子剪報服務供應商,為市場先驅。
http://www.wisers.com/

33.突破
基督教團體,數十年來以各種具創意手法,提供各類青少年輔導服務、辦雜誌、開書店等。
http://www.breakthrough.org.hk/

34.西龍傳香飯糰
引進台式飯糰,在地鐵站開外賣連鎖店。
http://www.qqrice.com.hk/

35.仙跡岩、仙踪林
引進珍珠奶茶等台式飲食。
http://www.saints-alp.com.hk/
http://www.rbt.com.hk/

36.Pie & Tart
以令人一看就明的招牌,開設賣蛋撻、雞批等西式點心的連鎖店。

37.李澤楷
以驚人具創意財技,進出資本市場;以蛇吞象之姿,收購電訊巨人香港電訊;收購信報、投資數碼港等,都引起議論。

38.李嘉誠
全球難得一見商業奇才,以一人之姿所經營事業之廣泛,全球無人能及。
www.lksf.org/

39.素食一家
以素食打造成年輕化、現代化健康飲食模式。

40.哈佛提素
將自助式、吃多少拿多少的素食理念首先帶進香港。
www.harvester.com.hk/veg/

41.大埔林村許願樹旁公廁
漂亮的外觀及內部設計,加上內部由管理員自費購買的鮮花,使之成為香港最知名公廁。

42.當代書院
以「會考無難度」的幽默廣告口號及誇張表演手法,引人注目。
http://www.tcirc.com.hk/

43.大排檔
成功將懷舊打造為品牌及商機,以「地道香港味道」吸引顧客,推出奶茶等產品及開連鎖茶餐廳。
http://www.daipaidong.com.hk/

44.李丞責

三代祖傳堪輿經驗,十九歲即成為風水師,以帥氣臉孔,在各大傳媒,包括電視亮相,打造超高人氣,並成為眾多知名公司(包括外國人公司)風水顧問。
http://www.yp.com.hk/leeshingchak/

45.蔡東豪
原以原復生、孔少林等筆名發表財經評論文章的財經界人士,文筆佳、有特色、有見地,累積廣大fans,後來更「下海」成為一上市公司的CEO。

46.David Webb

被譽為「股壇長毛」,喜為小股東打抱不平,每年推薦一股,成為眾人吹捧對象。擅為自己造勢,以各種創意手法引人(尤其媒體)注目,例如以一手持股出席一些上市公司股東會,再進而針對一些不平事項炮轟管理層。不久前更進而成為交所董事。
http://www.webb-site.com/

47.陳永陸
香港「股評人」代表人物,開創以股評吸引「粉絲」(散戶為主)的趨勢,更進而開公關公司。
http://www.hk6.com/

48.葛雋
近十年來以各類「禪」、生活小故事等激厲書走紅書壇,所著十幾本書,動輒印上十版,即銷量過萬,在香港是驚人數字。

49.軟硬天師
以無厘頭方式及誇張語氣,將二人主持節目做得紅紅火火。

50.陶傑
以「抵死」及優雅兼具文筆,成為專欄名家,更進而成為電台/電視主持人,帶隊文化深度旅遊,乃至成為產品廣告代言人等。

51.蘇民峰

一頭長髮為logo,再加上歷年多次預測準娛樂圈中事而走紅,並開班授徒多年,亦是媒體最愛。
http://www.masterso.com/

52.軟硬體
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以及廣告攻勢,成為香港知名資訊電腦學校。
http://www.unisoftnet.com/

53.咭片王
以平價、廣告、年輕化、品牌攻擊,成為香港印刷業新代表,並帶起一批不同行業紛紛以「XX王」為招牌的風潮。

54.金庸
開創華人社會武俠小說風潮,成就無人能出其右。文人辦報,將明報打造為知識份子報紙。個人理財投資亦有道。
http://www.mingpao.com/

55.倪匡
華文世界科幻小說鉅子。

56.亦舒
華人世界言情小說女王。

57.饒宗頤
一代國學宗師,學、藝皆精。
http://www.hku.hk/jaotipe/

58.寶蓮禪寺
一個世界最大青銅佛像,成功將大嶼山打造為舉世聞名的世界級景點。
http://www.plm.org.hk/

59.張耀榮
香港「演唱會之父」,開創紅磡體育館開流行演唱會的時代。

60.林夕

作詞高手,每年頌獎典禮得獎常客,作品源源不絕,種類紛陳。林夕即「夢」之簡體字(梦)所拆開也。

61.許冠文
一代喜劇笑匠。

62.許冠傑
香港「歌神」,開創廣東流行曲時代。所作歌曲代表小市民心聲,易引起共鳴。歌而優則演,七、八十年代所拍之片屢破票房紀錄。

63.顧嘉輝
開創廣東流行曲紀元。

64.黃霑
開創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詞時代。

65.周星馳
開創香港無厘頭電影時代,屢創票房紀錄。

66.蔡瀾
重視生活,以創意過生活的才子。

67.張五常
香港土生土長經濟學家,中國人中最有威望的經濟學家,具有國際級的理論水平。

68.林行止
香港文人辦報的代表性人物,所開辦的《信報》,以評論及財經內容而得以在香港立足,乃全球華人社會奇蹟。每天寫數千字長論,數十年如一日。

69.apm

將觀塘工業區的工業大樓成功改造為區內的新地標及吸引年輕人的購物休閒廣場。
http://www.apm-millenniumcity.com/

70.2036
以強勢廣告打造靈芝孢子品牌。
http://www.2036.com.hk/

71.劉德華
歌、影、視、作(詞、曲、書法)、變臉,樣樣「掂」,以努力補先天之不足,更扶掖後輩,為演藝界培育新人。

72.海皇粥店
將傳統弼店現代化、連鎖化
http://www.oceanempire.com.hk/

73.快譯通
港產電子辭典品牌,所設計製造電子教育用品,在國際具知名度。
http://www.instant-dict.com.hk/

74.平安鐘(長者安居服務協會)
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安裝緊急救援求助設施,而且藉此盈利將資金投入社會公益。
http://www.schsa.org.hk/

75.維特健靈

港產五色靈芝品牌及先驅,打入國際市場。
http://www.vitagreen.com/

76.排毒美顏寶
以凌厲廣告攻擊,打造排毒產品品牌及趨勢。
www.longfar.com.hk/

77.Esprit
港人將一原本美國品牌打造為國際性服裝品牌。
http://www.esprit.com/

78.周潤發
以演技進軍國際電影市場,香港一代巨星。

79.邵逸夫
開創電影、電視新紀元的一代娛樂鉅子,大慈善家。
http://www.tvb.com/

80.成龍
一個沒上過學校的港人,以功夫成為國際巨星。

81.貝沙灣
以數碼港包裝,成為新一代豪宅代表。
www.bel-air.com.hk/

82.朗豪坊
在黃色架步林立的區域建高級商場及酒店,成功改造。
http://www.langhamplace.com.hk/

83.3
以3之名代表3G。
http://www.three.com.hk/

84.香港佛教文化協會
道平法師創辦,具創意的佛教團體。將元朗一間舊戲院改造成莊嚴的寺廟--普門寺。舉行「地藏無遮大法會」、巴士巡遊全港祈福、首創《佛梅電子大藏經》光碟等。
TEL:852-24772369

85.志蓮淨苑
仿唐木造佛寺,繁囂都市中一難得清靜地。
http://www.chilin.org/

86.苗圃行動
以具創意的「長征」、「行路上廣州」等活動,為中國教育及貧困學生籌款。
http://www.sowers.org.hk/

87.海洋公園
在香港島這一彈丸之地,開闢出老少咸宜的最大海洋公園,成為香港的代表性景點,節目內容豐富。
www.oceanpark.com.hk/

88.民間人權陣線
在2003年及2004年,成功籌劃兩次數十萬人七一大遊行,令人刮目相看。遊行平和、有紀律,儘管數十萬人參與,卻有如嘉年華會,既表達了訴求,又讓市民有出氣的機會。
http://www.civilhrfront.org/

89.盛智文(Allan Zeman)
先開創“蘭桂坊”,再領導海洋公園,屢創佳績。

90.胡慧沖
十幾年來進出泰國數十次,學泰語,遍遊泰國,成為香港少數的「泰國通」,出書、主持節目。
http://www.thailandfans.com/

91.位元堂
早在七十年代就採用明星在電視打廣告方式宣傳的中藥品牌。
http://www.waiyuentong.com/

92.胡恩威
建築、戲劇、文化政策樣樣皆行。

93.黎智英
毋庸置疑的商業創意奇才,從創造低價位成衣名牌的Giordano,到引領華人媒體風騷的蘋果日報、壹周刊(壹傳媒)等。
http:// http://www.atnext.com/

94.李錦記
蠔油創始者。
http://www.lkk.com/

95.香港商機
香港首家中小企業務買賣的代理。
http://www.hkbi.com/

96.鄭經翰
從辦雜誌、開“咪”到競選議員,始終能捉住市民眼光。

97.黃玉郎
香港連環漫畫教父。

98.80M巴士專門店
巴士等交通工具模型精品專賣店,雖是小店,卻也被九巴等大集團重視。
http://www.80mbusmodel.com/

99.溫暖人間
開創佛教大眾化、市場化雜誌新方向。
http://www.buddhistcompassion.org/

100.黃金富
香港少有的發明家,在中國大陸擁有三百多項專利。雖然營商不很成功,但屢敗屢戰。
http://www.creditcarddna.com/

101.味千拉麵
香港人將日本拉麵以連鎖經營方式引進香港及中國。
http://www.ajisen.com.hk/

102.元祿迴轉壽司
開啟香港迴轉壽司風潮。

103.陳易希
香港少年發明家。

104.周兆祥
文學、素食、環保、有機耕種/飲食、靈修,樣樣都努力推廣。
http://www.simonchau.hk/

105.裕記
以廉價方式連鎖經營菜市場。

106.陳百祥(阿叻)
不管演戲、主持、賽馬、投資/投機,總是能引人注目。

107.利豐
哈佛博/碩士兄弟,將百年傳統貿易公司,成功轉型為國際性「供應錬管理者」,成為經典管理學案例。
http://www.lifung.com/

108.三十會、Roundtable

兩群年輕人,組成關注社會議題的團體。
http://www.30sgroup.com/
http://www.roundtable.com.hk/

109.沈旭輝
以不到三十之齡,成為香港少有的國際時事評論專家。以新穎文筆,將國際大小事娓娓道來。

110.梁文道
香港少有僅靠文化工作不需上班而能維生的人。搞活動、團體、主持、寫文章、出版...

111.U-right
將納米技術融入紡織業。
http://www.u-right.com.hk/

112.Vtech
香港少有的電子產品國際品牌。
http://www.vtech.com/

113.Giordano
開創「中低價也可以是名牌」的服裝店。
http://www.giordano.com.hk/

114.李小龍
令中國功夫及香港功夫片成功打入國際。

標籤:


星期三, 4月 18, 2007

 

阿拉伯油資成為匯豐大股東

最近,匯豐(HSBC)被阿拉伯資金大舉入股,是有跡可尋的,因為匯豐馬來西亞很早就積極經營回教金融業務了.

我在去年九月曾就回教金融撰文刊於信報,建議港府應積極爭取”油錢”,這麼巧在今年初,馬時亨局長等高官就多次訪問中東,爭取”油資”.

延伸閱讀:
馬來西亞積極建立回教金融中心
http://bigdogkee.blogspot.com/2006/12/blog-post_21.html
匯豐回教銀行
http://www.hsbcamanah.com/hsbc/amanah
Saudi billionaire pays £3.3bn for stake in HSBC
http://www.guardian.co.uk/frontpage/story/0,,2058928,00.html

標籤:


星期二, 4月 10, 2007

 

企業巡禮:從發戰爭財到造福人類--杜邦

從發戰爭財到造福人類--杜邦
「尼龍」(Nylon)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種布料,這個世界上第一種人造纖維,大大的改進了人類的紡織技術,由此延伸的產品多達百種,從衣服到地毯,從行李箱到汽車零件。但尼龍是在一九三零年代由化工巨擘杜邦公司(DuPont)的研究員Wallace Carothers發明的,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以「更好的產品給更好的生活......通過化工」為口號的杜邦,今日的產品含括家庭及建築用品、服飾、交通工具、食品及營養、健康護理、電子、環保、生物科技、農業等領域,擁有數以千計的專利,但知道杜邦在兩百多年前是做火藥起家的人,就更少了。
十七世紀末,法國仍由路易十六當國王,皮埃爾.杜邦(Pierre Samuel du Pont)仗著與王室的密切關係,開始飛黃騰達,並居中調解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稔熟,其長子維克多(Victor Marie du Pont)還當過法國駐美代理大使兼總領事。
不久後,風雲變色,一七九二年,路易十六及王后被送上斷頭台,杜邦一家只好遠赴美國,坐了幾個月的輪船後,於一八零零年一月在新澤西州落腳。皮埃爾的次子伊雷內(E.Irenee du Pont)小時侯曾經向父親的老朋友、化學家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學習做火藥,將用作肥料的硝石粉和硫磺、木炭粉放在一起攪拌,然後引爆。由於太沉迷於火藥,伊雷內甚至干脆退學去拉瓦錫的火藥廠干活。伊雷內始終太熱愛火藥了,一八零二年在特拉華州的布蘭迪瓦河畔開設火藥廠,奠定杜邦百年大業的根基。
由於家族與美國政界的關係良好,加上美國南北戰爭及地方開發建設的關係,對火藥的需求很大,杜邦的火藥事業很快就壟斷了美國市場。杜邦的成功有其奧秘,尤其是早期老板與員工打成一片,與僱員並肩勞動,關心工人疾苦,乃至工人的家庭生活。不過,火藥始終是高危險性的行業,由於早期的保護措施不足,杜邦的火藥廠多次發生爆炸,死傷慘重,包括一些家族成員也難以倖免。
為了保住競爭優勢,杜邦注重創新。一八五七年,拉莫特(Lammot du Pont)利用較便宜的秘魯和智利的硝酸鈉,取代傳統的硝酸鉀,製成"B"爆破岩石火藥,改變了黑色火藥超過六百年的方程式,使杜邦進入高爆破火藥領域。
一九零三年,杜邦設立美國工業界第一個研究實驗室,探索在纖維素化學領域的發展機會。杜邦因此跨進人造纖維領域,除了一九三零年代發明的尼龍之外,還有多項影響紡織工業極深遠的產品,例如彈性合成纖維「萊卡」(Lycra)。
一九零九年,杜邦化學家Fin Sparre在參訪了歐洲的實驗室後決定,杜邦必須在硝化纖維素化學和科技的基礎上,作多元化的發展。一九二三年,杜邦從一家法國公司購買了膠膜的專利權,並加以改進,製成了後來風行世界的保鮮膜。
一九二七年,杜邦進入非硝化纖維素領域,利用醇酸樹脂製造可耐鹹水和腐蝕的Dulux漆。
無庸諱言,戰爭其實對杜邦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也即表示做美國政府的生意讓杜邦得以壯大,技術得以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邦為美軍發展了一系列用品,例如新的炸藥、偽裝漆、防空洞掩蔽物、防毒氣的纖維和塑膠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著名的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就有一些廠房是由杜邦建造和經營的。
一九六九年舉世聞名的人類登月行動中,阿姆斯莊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但在這背後鮮為人知的是,太空人穿著的太空衣中,二十五層物料中有二十三層是來自杜邦的。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科技企業,杜邦又怎會與諾貝爾獎無緣呢?杜邦化學家Charles J.Pedersen憑所發現的冠醚分子,獲得一九八七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這頂發現還為近幾年炒得火熱的納米科技擴大了研究範圍。
杜邦也進軍環保領域,例如一九九零年推出不含氟氯碳(CFC),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自動致冷劑Dymel和Suva。
杜邦從兩百多年前做火藥發跡,被稱為「死亡販子」,到今日被列入世界上最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之一,其中的轉折耐人尋味,也見證了不同時代的歷史變遷。杜邦得以轉型成功,靠的是從第一代人起就有的不斷發明與創新的意念,秉持「創造科學奇蹟」的信念,為人類創造美好的未來。

蕭偉基
撰於2002/8/11

標籤:


星期六, 4月 07, 2007

 

企業巡禮:使命必達──FedEx

使命必達──FedEx

名稱:FedEx
總部:美國田納西州
成立年份:1971
營業額(2003年):206億美元
純利(2003年):7.1億美元
網址:
www.fedex.com

  使命必達!這是大家所熟悉的聯邦快遞(FedEx)的口號。近幾年全世界都在談「物流」,許多傳統的運輸公司都紛紛的招牌上加上「物流」的字眼。但早在三十多年前,在美國就已經有一家公司在進行這項業務了,那就是佛瑞德列克.華理斯.史密斯(Fredrick W. Smith)1971年創辦、1973年正式營運的聯邦快遞公司。其英文名稱最初是Federal Express,於1994年將品牌訂為FedEx。所以,聯邦快遞可說是物流的先驅之一。
  今天,聯邦快遞是全球主要的快遞公司,服務範圍幾乎包括全球,擁有638架飛機、超過四萬輛貨車,每天運送的包裹及文件多達五百三十萬件。但是,這是得來不易的成果,聯邦快遞在成立初期,也面臨許多挫折,全憑史密斯的才智及經營有方,才有今日的成果。
  1944年生於密西西比州馬克斯的史密斯,是他父親第四任太太的兒子。在他四歲那年就已經逝世的老史密斯,曾經當過船長,但也是一名成功企業家,是美國著名的灰狗巴士公司(Greyhound Bus Line)及陶德屋連鎖餐廳(Toddle House)的創辦人。所以史密斯其實是出生富裕之家,而且家族的財富也是他創辦聯邦快遞的重要資本。
史密斯從小就聰明過人,雖然有骨質疏鬆症(長大後痊癒),但成績很好。他不僅學業成績好,領導統御和管理能力也超強,小學時曾獲最佳領袖獎。雖然自己因病而無法打棒球,但卻成了少棒隊的「經理」。不僅如此,他在中學時就已經顯露出經商才華。當時他與幾個朋友合組亞丹錄音公司。他在不久後退出,不過這家公司後來成為全田納西州最大的錄音公司。
  由於家境富裕,他一直都在名校就讀,大學也在著名的耶魯攻讀。由於受到出身軍人世家的母親和舅舅的影響,他對軍事,尤其是飛行非常有興趣,將因後繼無人而瀕臨解散的耶魯飛行俱樂部重振雄風。其實他在進耶魯之前就已經會開飛機,教導他的是一名叫虎克的空軍上校,這人後來還成了他的繼父。
  在耶魯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65年,他的一份經濟學期末報告竟然被教授海爾二世打了C的分數,這是屬於差的等級。這份長達十五、六頁的報告,寫的是所謂「中樞與輻射」的概念,也就是後來聯邦快遞運作的構想。由於當時這個概念太前衛,所以連教授也覺得是兒戲之作。可惜的是在他成功之前,海爾教授在1968年已去世。
  所謂「中樞與輻射」,「中樞」是指美國中部的幾個大城市,而「輻射」則是指周邊的幾個大都會。比如說有件包裹要從東岸的波士頓運到西岸的洛杉磯,如果妥善應用「中樞與輻射」概念,包裹就可從波士頓運到中樞(例如孟斐斯),再經過分類及處理後運往洛杉磯,而不用派飛機由波士頓橫越整個美國大陸到洛杉磯,再原機飛回。
越戰爆發後,史密斯曾於1967至1969年間,以陸戰隊隊員身份,多次在越南出生入死。期間他和女友琳達結婚(1977年離婚,史密斯與黛安後來再婚)。25歲解甲歸田,回到老家卻面臨繼父留下的爛攤子-即將破產的阿肯色飛行事業公司。他首次動用了父親的遺產,協助繼父度過難關。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不少大老板喜歡買小型私人飛機。史密斯後來從中發現一項新商機,那就是這類飛機的設備和零件不太充裕。他以低價位、送貨快等優點,一買一賣之間賺了大錢。
  當時他為了搶修那些大老板的飛機,需要與時間賽跑,但偏偏那時所謂的「快遞公司」,運送零件非常耗時。史密斯馬上就動起了腦筋,認為為何不把貨物也托客機運送呢?但由於航空公司的廣體客機只在大動會之間穿梭,所以不能完全符合史密斯的構想。
  後來史密斯還從聯邦儲備局處理跨區支票需時數天的情況中獲得靈感,想到為何不以飛機將這些支票快速的「穿州過省」呢?他認為如果用上「中樞與輻射」概念,每個地區在白天就處理好該地區支票,並連夜用小型飛機將支票送往適合的聯邦銀行交換,整個交易在第二天就可完成。
  史密斯於是想到購買小型飛機來從事快遞業務,著手開創新事業。1971年,他在小岩城市成立了聯邦快遞公司。他藉著阿肯色飛行事業公司執行副總裁泰德的幫助,正式提出他和聯邦儲備局合作的構想。他取名「聯邦」,因為他有信心可以和聯邦儲備局合作成功,而且也象徵著彼此有血濃於水的感情。
  但是,聯邦儲備局後來自己進行這項計劃,使得已購買飛機的聯邦快遞首個計劃就碰壁。為了擴展生意,實現理想,史密斯訂購了許多飛機,但錢卻沒有著落。因此他甚至偽造文書,將家族公司信託基金內的錢挪到聯邦快遞,並因此而吃上官司,所幸後來於1975年獲判無罪,但他和姐姐的關係就從此疏離了。為了獲得資金,他使盡渾身解數,甚至在銀行主席面前揚言自殺。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理想。
  聯邦快遞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面臨許多法律上的障礙。因為空中貨運是新興事業,許多舊的法律不合時宜,使得聯邦快遞甚至要「違法經營」,而在遊說當局修改或制定新法例時,有經常面對既得利益者(例如客運航空公司)的挑戰,所幸許多問題最終都獲得圓滿解決。
  後來,聯邦快遞漸上軌道,並於1981年將「超級中樞」(Superhub)由阿肯色州的小岩城搬到田納西州的孟斐斯。
  除了飛機外,處理整個運輸流程的系統是快遞業成敗的關鍵。這方面聯邦快遞建樹良多。例如該公司在1979年推出COSMOS,這是一種中央電腦系統,用於管理交通工具、人員、包裹、路線等。1984年推出首個個人電腦為基礎的自動運輸系統。1985年首次在地面運輸行業中使用條碼系統。1986年推出的SuperTracker,是一種手持的條碼掃瞄器,也就是現今快遞送貨員在送貨時會用上的工具,可以即時將貨件處理情況輸入系統。
  1981年,聯邦快遞進軍加拿大,踏出國際化的首步;1984年進軍亞太區;1989年進軍歐洲。1983年,成為美國首家在沒有購併情況下營業額達到十億美元的企業(2003年營業額達206億美元,純利7.1億美元)。2001年,與美國郵政服務達成聯盟。不過,聯邦快遞進軍海外,尤其是歐洲的計劃,剛開始時也因不了解當地文化而遭到挫折,所幸憑著毅力及不斷的修正,終獲得回報。DELL電腦、Amazon.com,都是聯邦快遞的客戶,彼此合作無間,創造雙贏。例如聯邦快遞可以在星期六這一天,將四十萬本《哈利波特5:鳳凰會的密令》,送達讀者手上。DELL也因物流的成功,多年穩坐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龍頭寶座。
  聯邦快遞的成功,有其值得參考的原因。史密斯經常身體力行,到各基地了解員工及業務的情況。史密斯自己說過,有人說他成功的因素是運氣及好時機,但他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創新的精神」。曾經從軍的史密斯,在管理公司方面也經常運用軍中的一套。例如他將麥克阿瑟將軍的名言──國家、責任、榮譽,改為「人、服務、利潤」,作為公司的精神。他表示:「我們必須協調在員工、顧客及股東之間的衝突並取得平衡,制定出不偏不倚的公司政策。首先要確認這些決策是否照顧到員工?是否對顧客提供了最佳的服務?是否給予股東最大的利益?」
  史密斯說過,如果把員工放在首位,品質、服務與利潤都是遲早的事。所以聯邦快遞是在合理的範圍內,盡量不裁員。James C. Wetherbe在其著作《聯邦快遞:準時快遞全球的頂尖服務》中,歸納出聯邦快遞的成功之道。他指出,聯邦快遞有十一條經營守則,那就是:員工至上;人人助我,我助人人;獎勵至上;致勝的企業文化;鼓勵重於控制;最重要的規則就是改變規則;是問題,也是轉機;研發軟體的價值(等於節約、服務與銷售);憂柔寡斷注定失敗;「捨得」最難;形象就是事實。
2003/12
延伸閱讀:
1.《聯邦快遞傳奇》(Vance Trimble著,李璞良譯,絲路出版社,台北,1994年)
2.《聯邦快遞:準時快遞全球的頂尖服務》(James C. Wetherbe著,張瑞林譯,智庫文化,台北,1998年)









 

標籤:


 

企業巡禮:Yahoo!:從拖車裡開始的事業

Yahoo!:從拖車裡開始的事業
  所謂英雄莫問出處,許多大企業和知名品牌,剛創業時都經歷過蓽路藍縷的階段,即使跨入九十年代至今,一些近年崛起的新興企業,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過去。就好像雅虎(Yahoo!),就是從一部拖車裡開始的事業。
  在互聯網世界中,「雅虎」(Yahoo!)的名字無人不曉。這個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現今已轉型為入門網站及成為一種媒體,每個月全球超過兩億人使用。它是全世界名氣最高的網站之一,也是極少數賺錢的網站。它更是使中華民族與有榮焉的品牌,因為其創辦人之一楊致遠(Jerry Yang),是出生於台灣的華人。
  1994年,互聯網還是少數人知道的新興事物,當時在史丹福大學電機系讀博士班的楊致遠和大衛.費羅(David Filo),在網上搜尋了許多資料,由於資料太多的緣故,他們於是開始為這些網站分門別類,製成資料庫,編纂了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由於大受歡迎,他們索性將這項興趣轉變為事業,也放棄了博士學位。當時他們工作的地方,只是史丹福校園內的一部拖車。
  由於上他們這個指南的人越來越多(1994年秋天已達一天一百萬次點擊),超過了他們所使用的史丹福大學互聯網的負荷,經常「塞車」,於是只好在1995年4月將雅虎從史丹福大學的一部拖車遷往高科技業集中地-矽谷。
  有人說,雅虎的成功除了功能強勁外,名字易記有趣,也應記一功。雅虎名稱的由來,的確是很有趣的,反映了新一代不拘一格、突破框框的創意。他們知道UNIX作業系統中有一種電腦語言叫做YACC,代表的意義是Yet Another Compiler Compiler(又來了一個又一個編輯),他們於是想到取一個以Yet Another開頭的名字。他們開始上網查韋伯字典,後來決定以YAHOO為名,意思是Yet Another Hierarchically Officious Oracle(另一種正式化分層體系),組合起來即成YAHOO。而Yahoo這個單字呢,代表了粗俗。在史蒂文生著名童話《格列佛遊記》裡,雅虎是人面獸心的人物。楊致遠和費羅甚至將自己的職位稱為「酋長」(Chief Yahoo),這可說是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絕無僅有的。
  雅虎會壯大,很重要的是美國資本市場的發達,以及企業家、投資者對科技業的興趣。當楊致遠和費羅還在拖車中工作時,就有不少投資銀行高層在他們的拖車門口徘徊,遊說他們接受這些投資銀行的資金。兩人最後選擇與Sequoia Capital創業投資公司的Michael Moritz合作。後者投資了近二百萬美元,佔股二成五。1996年4月,雅虎股票在美國上市,一 度升上每股逾二百美元的天價,楊致遠的身家也以億美元計。賞識雅虎的另一匹「千里馬」日籍韓裔孫正義的Softbank,在雅虎上市不久後就入股雅虎三成,成為最大股東。
  楊致遠這位令許多年輕人羨慕的偶像,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也是經過一番努力的,而且也是成功的「美國夢」的典型。1968年出生於台灣台北的楊致遠,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山東人。他的家境不算貧寒,但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被迫獨自挑起撫養楊致遠和他弟弟的重擔。
  楊致遠的母親是英文和戲劇教師,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在楊致遠十歲那年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移民美國。他們一家最後落戶在加州的聖荷塞市(San Jose)。但是,從小在中國人社會生活的楊致遠,當時懂的英文只有一個名詞:Shoe(鞋子)。可想而知,他是要經一番苦功,才能融入美國社會。當然,他的母親是英文教師,對他的英文進步也大有幫助。
  楊致遠其實並不特別勤奮,但可能天資聰穎的關係,他的學業成績一直都不錯。和許多華裔學生一樣,他的數理科成績很好,並考進了離家不遠、被稱為「矽谷搖籃」的史丹福大學,唸電機系。他的母親也灌輸他均衡發展的重要性,所以除了學業外,他也擔任過學生聯合會主席、校網球隊隊長,更是畢業生致詞代表。
  1990年,聰明的楊致遠以四年時間完成了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學士和碩士課程,而且拿到了「全A」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後,楊致遠找過一些工作,但由於覺得自己不夠成熟,於是決定繼續攻讀博士班。其實,楊致遠學業標青與他的個性大有關係,因為他的母親說,他從會講話開始,就是一個「煩孩子」,經常喜歡問問題。
  在讀博士班期間,楊致遠遇到了「氣味相投」的「伯樂」-費羅。費羅其實曾經是楊致遠大學時期一門課的助教,當時費羅給了楊致遠不高的分數,使得相來功課很好的楊致遠向他抗議。但他們並未因此而結怨,反而在後來成為好拍檔。
  費羅來自路易斯安那州,大學畢業於杜蘭大學電腦工程系,碩士學位則是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他的實驗室和楊致遠相鄰,而互聯網更是迅疾攫取了這兩個人的注意力,甚至到了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的地步。不僅如此,他們倆還有一些共同的嗜好,例如看相撲比賽、喝日本啤酒。楊致遠的學生工作站和設在費羅電腦裡頭的搜索軟件,甚至以相撲明星為代號,分別是Akebono(曙)和Konishiki(小錦)。楊致遠還特別設立了介紹相撲的網站。
  楊致遠這樣形容費羅:「再也找不到像對方這樣氣味相投的好搭檔。」難以置信的是,他和女朋友、母親或家人都吵過架,但和費羅就是吵不起來。他希望「這樣奇妙的友誼能長長久久一輩子」。
  楊致遠和費羅在1993年曾經共赴日本,參加史丹福大學的課程。楊致遠在那兒參觀一場相撲比賽時,還邂逅了後來成為其太太的哥斯達黎加籍日裔女子秋子。秋子也是史丹福學生,但兩人在校園中並不認識,兩人直到回到史丹福後才開始約會,並於1997年結婚。
  雅虎這家年輕的公司,有著後來全球千千萬萬「新經濟領域」中網絡或IT企業的典型,給人「酷」的感覺,包括:員工年輕、衣著簡便(不是西裝畢挺,通常是T恤或襯衫加牛仔褲)、工作氣氛不嚴肅等等。綜合而言,雅虎的公司文化特點包括:愉快的工作氛圍、當下的哲學、平等的參與感。對於「當下的哲學」,楊致遠舉了一個例子,費羅的家其實就在離公司兩百碼外,但他不願走這段短路回家,因為他覺得,為了開會,早上必須待在這兒,所以不妨睡在這兒。楊致遠對此的看法是:「處在當下就是一種心理狀況。當你身處此地時,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工作,但同時也是一種冒險。」

延伸閱讀:
《入門網站教父YAHOO!》,張志偉著,商周出版,2002年
Inside Yahoo!: Karen Angel, Wiley, 2002
《破譯「雅虎帝國」》:江濱編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
《雅虎創世紀》:何西著,當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

蕭偉基
撰於2003/6/25

標籤:


 

企業巡禮:AOL時代華納

AOL時代華納
創辦日期:
AOL:1985年,時代:1922年,華納:1923年
總部:美國紐約市
網址:www.aoltimewarner.com


AOL時代華納:
2000 年1月,是全世界網絡業和媒體業一個劃時代的時刻。這個月,美國網絡服務業鉅子AOL(America Online),以一千六百六十億美元的代價,併購了傳統媒體業鉅子時代華納(Time Warner),並易名為AOL Time Warner(AOL時代華納)。這項世界企業史上其中一宗最鉅額的併購案,為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給合,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AOL的創辦人是史提夫.凱斯(Steve Case),他是由披薩(Pizza)開始,逐步靠自己的膽識、知識和遠見,成為網絡鉅子,再成為媒體大王。
凱斯1958年出生於夏威夷。他童年時就已顯露出經商的天份。六歲那年他與哥哥在家附近擺攤賣果汁,定價每杯兩美仙,因為他估計很多顧客在付出一個五仙硬幣買果汁時,會嫌麻煩而不討回零錢,這樣就可以賺更多。他於1980年畢業於Williams College,主修政治。
他在大學畢業時已預見到未來的網絡世界面貌。他當時向紐約的J. Walter Thompson申請一份廣告工作,當時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夢想:「我確信,通訊科技的進步,即將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電訊的革新,將使電視機成為資訊線路、報紙、學校、電腦、投票機,甚至產品目錄。」然而,他並沒有被錄取,反而受聘於Pizza Hut產品發展部,工作是周遊全國,物色披薩配料。
1985年,凱斯與Jim Kimsey(後來的AOL主席)等人組成Quantum Computer Services,不久後即推出為用戶提供的上網服務,服務名稱為America Online,並索性在1991年將公司名稱改為America Online,旋即成為美國最大的網絡服務供應商。
AOL不斷擴充本身的實力,以拋離競爭對手。其中包括在1998年收購在網絡界無人不曉的即時訊息服務ICQ,以及收購互聯網瀏覽器先驅Netscape。在「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的網絡時代,AOL更於2000年收購時代華納,震驚世界。
時代華納是由兩家集團-時代(Time)和華納(Warner)於1989年合併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媒體與娛樂業集團。時代和華納都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成立的,是美國文化向全球擴張的主角之一。
時代週刊(Time)是全球最著名及最暢銷的時事週刊,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新聞週刊。1923年3月創刊的時代週刊,創辦人是耶魯大學畢業生亨利.魯斯(Henry R. Luce)和布里頓.哈登(Briton Hadden)。兩人其實早在1918年還在耶魯時期,就氣味相投,萌起創辦新聞雜誌的念頭。
說起來,時代週刊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為什麼?因為魯斯是生於中國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之子。他於1898年生於山東登州。魯斯八歲時動扁桃腺切除手術時,意外引起創傷,以致他一生都受口吃之苦。但這並不礙他的意志力,他決定要和班上最雄辯滔滔的同學來一場辯論。結果,他在公開場合口吃的程度,竟然比在宿舍時來得輕。
到上中學的年紀,魯斯的父親決定把他送到康乃狄克州的哈奇基斯學校去。當時,他的一身「美國式」裝扮卻與班上同學有異,因為他的服裝是由一位聽錯話的中國裁縫師傅做的,而他的鞋子也顯得土氣。這使得他受一些同學的訕笑,例如稱他為「清客」(Chink)。這種嘲諷中國的語氣和嘴臉,使得魯斯非常反感。
但在這所中學裡,魯斯也認識了一位知音和事業的好搭檔,他就是哈登。兩人都迷上了新聞學,魯斯是《哈奇基斯文學月刊》的主編,哈登則負責《哈奇基斯紀錄》。他們不僅負責編務,還負責招攬廣告。不久後,兩人都考上耶魯大學。他們兩人都參與《耶魯每日新聞》的工作。
魯斯和哈登大學畢業後,在一些報社幹過活。但他們最大的心願還是辦一份新聞刊物,於是他們不眠不休的整理出一份募股計劃書。他們表示,這份新刊物保證簡潔、有趣,因為「時代有價值」(TIME is valueble)。整個1922年,兩人都在為募股而努力。時代創刊號終於在1923年3月3日上市,銷量和影響力節節上升。
魯斯曾經在1940年的一場演講中,指世界即將晉入一個「美國世紀」。他說:「除非美國以世界大國地位存續,否則美國文明不可能存活下去。」從後來的時勢發展看來,他的確是很有遠見。
除了鼓吹「美國世紀」外,在中國長大的魯斯對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也充滿善意。時代週刊在二戰前經常報導中國和蔣介石的光明面,魯斯並與作家賽珍珠共同主持「中國急難賑濟委員會」。甚至對於國共和談,魯斯都曾出一份力。
時至今日,時代旗下共有超過六十本雜誌和二億多讀者。
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是全球電影及娛樂業鉅子,由哈里(Harry)、艾伯特(Albert)、塞繆爾(Samuel)和傑克(Jack)等華納四兄弟,於1923年成立。
華納兄弟是波蘭移民的補鞋匠與小販之子,開始時用自己的電視放映機作巡迴放映,並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蘭開斯特開了一家電影院,而且發行電影。1923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成立,並在好萊塢建立製片廠,像經營工廠般的從事電影事業。
華納開啟了電影界的許多風潮,也奠定其好萊塢最大電影公司的基礎,而其箴言:「教育、娛樂,以及啟發」,也是好萊塢一項可貴的遺產。在默片的時代,華納發展活音法專利,於1926年拍了第一部有聲電影《劍俠唐璜》(Don Juan)。第一部聲影同步的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則於1927年拍成。接著分別在1928和1929年,拍成第一部全對白影片《紐約的顯貴》(Lights of New York)和全對白彩色影片《戲正上演》(On with the Show)。二戰期間拍的《北非諜影》(Casablanca),更成為影史經典。雖然如此,華納也曾錯過一些好劇本,例如《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傑克.華納沒有興趣,被米高梅公司(MGM)於1939年拍成,成為影史經典。
值的一提的是,前任美國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也曾經是華納的演員,但始終當不了一線的男主角,不過,最終卻在政治的舞台上大放光芒。
作為一家家族企業,華納兄弟公司內部成員也不免有歧見,而這些歧見非但沒有化解,反而成了使華納拱手讓人的原因之一。1964年,傑克甚至將他的兒子小傑克逐出片廠。逐漸老化的公司,拍片數量劇減,素質也下降,以致傑克最終在1966年將公司售予Seven Arts Production(七藝製片公司),兩者合併成為華納-七藝。沒幾年,華納-七藝被史蒂芬.羅斯(Steven Rose)的Kinney National Srevice Incorporated收購。合併後的公司名稱為華納傳播公司(Warner Communications Inc.)。令人嘖嘖稱奇的是,Kinney只是一家專門從事停車場和殯儀業的公司。
1927年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羅斯,是一位商業奇才。雖然他並非出生貧困之家,但他打從八歲以來,就愛上賺錢的念頭。當時,他會收聽收音機的天氣預報,只要預測第二天下雪,他就會將鬧鐘撥至凌晨四點,以便在上學前能有幾小時替人清掃積雪賺外快。
1954年,二十七歲的羅斯與父親經營殯儀業的卡羅.羅森索結婚,從此踏入這個陌生的領域。不久後,更收購了一家租車公司,並兼營停車場業務。Kinney公司股票並於1962年上市。
長於靈活手腕和機智談判技巧的羅斯,熱衷於購併活動。但在他於1969年收購華納之前,他的連串瘋狂收購活動,大部份是不成功的。直至1967年收購一家經紀公司Ashly Famous後,他才改弦易轍,不追求規模擴充的收購。
成功收購了華納後,已成為娛樂業鉅子的羅斯,目標更遠大了,就是要成為全球傳播及媒體業鉅子。他將目標瞄準時代集團,經過連串精彩的攻防戰後,他領導的華納傳播公司,終於在1989年,成功的併購了時代集團。時代華納集團(Time Warner Inc)於焉誕生。1992年,羅斯逝世,但他遺下的傳媒王國,仍在散發光芒。
1996年,時代華納與特納廣播系統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Inc.)合併,使它更為茁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娛樂、資訊和媒體集團。特納的創辦人泰德.特納(Ted Turner),也是全球傳媒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父親的噪鬱症,使身為獨子的特納吃盡了苦頭。但他與父親一起加入帆船俱樂部後,他在帆船上的優異表現,卻獲父親欣賞。特納在帆船運動中的努力,獲得了可觀的成果。他曾經多次獲得包括「美國杯」在內的高水準帆船比賽的錦標。特納可以說是一位有點特立獨行的人。例如在眾同學去狂歡時,他卻喜歡獨自出海駕馭帆船,與風浪搏鬥。由於觸犯校規,特納並沒有完成在大學的學業。
1963年父親自殺身亡後,特納繼承了父親的廣告公司。愛好體育的特納購買了亞特蘭大勇士棒球隊,後來買下了瀕臨倒閉的亞特蘭大一家超高頻電視台WJRJ,並將之易名為WTCG。沒想到在轉播勇士隊棒球賽的帶動下,收視率大為提升。其後,他開始使用微波,向其他電視台到達不了的地區傳送訊號。不到三年內,他將一個舊的超高頻電視台,轉化成電視史上第一個「有線電視網」。
特納更大的成就在於1980開台的全世界第一家廿四小時播放的新聞台CNN(有線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從此改變了美國甚至全世界的電視和媒體生態,「現場」成了最重要的元素。正如特納自己所說的:「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現場轉播那一刻!」而令CNN名氣一飛沖天的,就是1991年美國及聯軍攻打伊拉克的新聞。
AOL時代華納的歷程,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給,即反映了企業的發展情況,也折射出美國甚至全球在不同時代的社會面貌。


延伸閱讀:
《時代之眼:左右全球輿論的亨利魯斯》:Robert E. Herzsten著,林添貴譯,智庫出版,1996年
《傳媒大法師:時代華納總裁羅斯的購併霸業》:Connie Bruck著,徐鋒志譯,智庫出版,1995年
《CNN泰德.透納傳奇》:Porter Bibb著,鄭懷超譯,智庫出版,1994年
《好萊塢.好萊塢:華納兄弟的故事》:Cass Warner Sperling,Cork Millner著,林憲正譯,智庫出版,1995年
《點擊美國在線》:彭蘭著,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2000年

蕭雅
2003/6/28

標籤:


 

企業巡禮:科技以人為本──諾基亞(Nokia)

科技以人為本──諾基亞(Nokia)
成立年份:1865
成立國家:芬蘭
2003年營業額:295億歐元
2003年純利:36億歐元

  將近一百四十年前,北歐小國芬蘭的一家小型木材處理工廠,今天已經是全球家喻戶曉的品牌,它就是在全球手機市場領風騷多年的諾基亞(Nokia)。這家以「科技以人為本」為口號的企業,佔全球手機市場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份額。當然,諾基亞也是經歷許多波折,再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以及策略得當,才有今天的成就。
年輕芬蘭商人愛德斯坦(Fredrik Idestam)從德國考察回家後,於1865年在塔馬(Tammer)河岸的塔馬佛爾(Tammerfors)建立了一座用於製造紙漿的木材處理工廠,這就是諾基亞的起源。四年後,他在距離塔馬佛爾四十英里的小鎮諾基亞,建立了一家規模更大的工廠。
  提到諾基亞,就得說到另兩家公司,那就是芬蘭橡膠公司(Finnish Rubber,成立於1898年)和芬蘭電纜公司(Finnish Cable,成立於1912年)。三家公司在短時間內就成為芬蘭的大企業,諾基亞是世界上很大的衛生紙供應商,芬蘭橡膠則以生產輪胎和鞋子聞名。1918年,芬蘭橡膠挾財力優勢成為諾基亞的大股東,並於1922年芬蘭電纜面臨經營困難時,買下其多數股權。但經過重重障礙和波折後,三家公司直到1967年才合併為諾基亞集團。剛開始時,諾基亞集團包括四個部門:木漿精製、電纜、橡膠和電子產品。不過,那時候,電子產品生產額僅佔整個集團的百分之三。
  諾基亞傳奇人物之一是一九七七年出任總裁的凱拉摩(Kari Kairamo)。他在任內積極擴張,使諾基亞迅速成長,並且大肆購併,加快國際化腳步,甚至還打算引進瑞典富豪汽車(Volvo)為大股東,將兩公司合併。凱拉摩雖然也重視研發汽車電話,但他更重視投資電腦和電視機。而他的急速擴張,尤其是在電視機業務上的擴充,使公司無法消化,使諾基亞在八十年代末陷入困境,瀕臨瓦解,虧損嚴重,凱拉摩本身更於1988年自殺身亡。
  瑞典的愛立信(Ericsson)曾經在諾基亞陷入絕境時打算收購它,後來因故沒有完事,而後來二零零一年飛利浦公司(Philips)晶片廠的一場大火,使靠飛利浦供應晶片的愛立信和諾基亞都大受衝擊,但諾基亞危機處理得當,反應快速及準確,愛立信卻反應遲緩,使到兩者的距離越拋越遠。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如果當年愛立信真的收購了諾基亞,歷史肯定就會改寫。為諾基亞的享譽全球奠下根基的,就是1992年接任總裁至今的歐里拉(JORMA OLLILA)。
  棄政從商的歐里拉是使諾基亞成為全球手機龍頭的大功臣。他上任後進行大整頓,九五年出售電視機部門,專注於手機的業務。其實,早在1960年,芬蘭橡膠就已經成立了小型電子部門,並於1963年開始製造無線電話。1979年諾基亞與薩羅拉(Salora)共同成立摩比拉(Mobira)公司,生產汽車電話。1980年,諾基亞電子部門與國營的Televa公司合併,成立諾基亞電信公司。
  有關諾基亞發展流動電話的過程,不得不提DX200數位電話交換系統。諾基亞開發的全球通用的GSM系統,就是以DX200為基礎。Televa的工程師歐克拉(Keijo Olkkola),早在七十年代就確信未來是數碼科技的時代,所以往這方向積極研發,盡管阻礙重重,仍勇往直前。1980年,第一座DX200電話交換系統終於在只有七百位居民的芬蘭偏遠小鎮Houtskar(a上面有兩點)安裝啟用。
  1991年,全球首次使用GSM系統傳送的電話,由赫爾辛基發出;諾基亞推出全球首部口袋型流動電話;諾基亞新型NMT101電話大受歡迎,成為第一部大眾使用的流動電話。1992年,諾基亞推出100系列流動電話,成為全球首家推出類比式流動電話的廠商,並且推出Nokia 1011,是全球首部可攜式GSM流動電話……。就這樣,諾基亞以人性化的設計,不斷推出各種性能、功用、外觀都不斷改進的手機,滿足可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每年生產超過一億部手機,成為市場龍頭,更以一家總部在只有五百多萬人口小國的企業,躋身全球十大最高價值品牌之列,排名第六,價值294億美元。
  諾基亞傳奇人物歐里拉主政下的諾基亞,理念是將人性化與科技巧妙結合,使人們改變對科技的態度其接受及使用它。許多人認為,諾基亞的設計討人喜歡是他成功之處。諾基亞流動電話部門的設計總監Frank Nuovo應記一大功。
  歐里拉說過:「如果員工生活在緊張之中,那他就不會有創造力」,所以諾基亞把員工都當成合夥人,從而鑄造出一個銳意進取的團隊。不過,歐里拉也對員工說:「你為諾基亞付出越多,諾基亞便為你付出越多」。
  重視品質也是諾基亞的重要成功因素,正如歐里拉所說:「有品質,才有品牌」。而以客戶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以資料為基礎,以軟體為工具的「讓數字說話」的管理模式,以及追求零缺陷標準,推行全系統的六個標準差品質管理,讓全世界看到了諾基亞的驕人成績。
作者:蕭偉基
2004/3/7
延伸閱讀:
《溝通的夢想家》,StaffanBruun & Mosse Wallen著(最後一個e上面有一撇),陸劍豪譯(台北,商周,2001)
《芬蘭的鈴聲:NOKIA征服全球的行銷魅力》,丁浩著(台北,博思騰,2003)

標籤:


 

企業巡禮:任天堂(Nintendo)

公司:任天堂(Nintendo)
成立年份:1889
總部:日本京都
網址:www.nintendo.com

營業額:5,148億日圓(2004年)
純利:332億日圓(2004年)

任天堂──創意打造遊戲天堂               
.蕭偉基
  生在X世代或之後的小孩,「打機」是最流行的玩意兒之一,「任天堂」(Nintendo)的各種電子遊戲,必定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任天堂就是誕生在這兒。山內藤治郎於1889年成立了任天堂,專門生產與銷售手工製紙牌,這是日本的一種傳統遊戲。任天堂這三個字的意思是指「將幸運留給老天」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1907年,任天堂開始生產西方盛行的撲克牌,不久之後成為日本規模最大的一家。它還與銷售網遍佈全日本的日本煙草及食鹽專賣公司合作,使其產品暢銷全國。山內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所以將公司傳給了入贅的女婿金田惜世(入贅後改姓名為山內惜世)。山內惜世是經營能手,而且買下了大片土地,為任天堂日後的開疆拓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他還在生產線上成立了一條半自動化的輸送帶,使效率大為提高。
  第三任總裁山內溥(山內博志)是山內惜世的外孫。他在二戰後接掌公司,將業務拓張至速食飯、愛情旅館、計程車等行業,最後還是回到老本行,定位為娛樂企業。
  1964年東京主辦奧運會,任天堂原以為可以趁奧運使紙牌銷量增加,無奈事與願違,日本紙牌市場幾近飽和,任天堂面臨重大危機。
  1969年,任天堂成立了「遊樂器」部門,可謂其歷史的轉捩點。在今西實司及橫井頑兵衛等人的帶領下,設計了任天堂的第一款電子遊戲──超級怪手(Ultra Hand),短短時間內就賣了一百二十萬部。之後,任天堂推出了一系列以「超級」為名的遊戲機。
  七十年代,山內溥發現了美國娛樂業的新產品,那就是由美格伏斯(Magnavox)及華納利(Atari)等公司推出的一批可以連接在電視上的電子遊戲系統。經過了長期的談判和協商,任天堂終於取得了美格伏斯公司在日本製造及銷售該公司電子遊戲系統的權利,但山內溥的目標是自行開發這一系統。
  由於缺乏製造微處理機電子線路板的能力,在工程師上村正行的建議下,任天堂與三菱合作,在1977年開始生產開始生產家庭用TV GAME主機。1980年,任天堂發售一系列的掌上型電玩—Game&Watch,同樣是主機內建遊戲且無法更換,但是攜帶方便的特性,還是吸引不少玩家購買,後期甚至推出彩色螢幕的Game&Watch。
  1983年是任天堂關鍵性的一年。這一年任天堂成功推出了可以更換卡匣的電視遊樂器──Family Computer(Famicom,俗稱紅白機),成功將對手華納利公司、SEGA等拋在後頭。這是一個奇怪的名稱,因為它稱為「家庭電腦」,但實際上只是供遊戲之用,然而這也可看出任天堂要從遊戲開始再進軍電腦市場的強烈企圖心,不過任天堂始終還是專心在遊戲領域打拚。
  山村、橫井及竹田是任天堂的「工程三傑」,山內溥喜歡和他們泡在一起。而宮本新治郎這位充滿點子的仁兄,更是任天堂日後能夠推出一系列具創意遊戲產品的重要人物。1984年,31歲的的宮本成為任天堂第四個研發小組的領軍人,他的任務是開發公司以前所完全沒有的一套系統。宮本領導的小組設計的「超級瑪利兄弟」,成為史上最受歡迎的電視遊樂系統。
  1985年,二十萬台任天堂電視遊樂器作為樣品輸出美國,深獲好評,因此在1986年正式登陸美國,任天堂開始了佔領全球的征途。1989年,任天堂推出掌上型主機Game Boy(GB),旋即風靡全球。小孩子都喜新厭舊,所以電子遊戲的淘汰速度很快,任天堂也經常推出新遊戲,以吸引玩家。1996年,任天堂推出一系列RPG—Pokemon(口袋怪獸),利用GB攜帶方便以及可以連線對戰的特性,增加玩家之間的互動,大受歡迎。2000年,任天堂宣布,GB全系列主機銷售量突破一億,任天堂成為全球銷售電子遊戲最成功的公司。
  今天,任天堂儘管面對日本同業SEGA、SONY,以及美國微軟的挑戰,但幾十年來累積的市場及技術優勢,讓它能夠從容的面對競爭。
山內溥曾經說過:如果將平凡的事,按照一般的步驟去做,怎麼會成功呢?如果自忖「應該要做的事,就應該按常理去做」,這種意識將成為斷送前途的元兇。這也許是任天堂能夠不斷推陳出新的原因。

2004/7/17

延伸閱讀:
《電玩旋風:任天堂發跡史》大衛.謝夫著;李良譯.(蘭州:敦煌文藝, 1997)
《遊戲商戰秘錄:任天堂商業王國發跡史》一梵著(廣州:廣州,1997)
《任天堂的企業謀略》上之鄉利昭著;楊鴻儒譯(台北:時報,1989)

標籤:


星期日, 4月 01, 2007

 

苗栗大湖草莓 1年創造10億產值

苗栗大湖草莓 1年創造台幣10億產值
記者:謝古菁 苗栗 報導(TVBS)


台灣加入WTO後,國內農業飽受衝擊,倒是苗栗大湖的草莓,完全不受影響,反而帶來可觀商機,因為除了開放民眾採草莓,還成立文化館,研發一系列草莓的附加產品,無論是草莓蛋糕,草莓酒等等包裝精美不輸日本水準,農會人員估計,草莓的產值每年都增加1.5億元,預計今年還可以達到10億。

來到苗栗大湖草莓園,放眼望去,人潮一波接著一波湧入,就算是非假日,這裡還是像個觀光勝地,加上人潮帶來錢潮,農會人員估計光是一年的草莓產值,就逼近10億。


苗栗農會總幹事黃榮將:「酒莊蓋了以後,興建以後,落成啟用後,第一年產值就成長1億5千萬93、94年草莓期結束,已經達到8億5千萬。」


草莓生長時節,從11月到隔年4月,其實只有短短半年,其餘的半年農會還是賣草莓,只不過都是附加產品,看看文化館裡,草莓蛋糕、草莓麻糬,還有草莓淡酒,光是精緻華麗的包裝,就夠吸引人,而且一點都不輸給同樣也是注重包裝的日本禮品,還有香腸、爆米花以及服飾也都和草莓脫不了關係。


不只如此,草莓園裡還裝了監視器,只要民眾上網點選,草莓種植過程,全都看的一清二楚。


草莓農民:「以前是沒有公開化,現在讓消費者知道,現在的情形是怎麼做出來,草莓是怎麼栽培出來的。」


農會人員說台灣加入WTO後,的確對國內農業衝擊不少,不過反觀大湖草莓卻是1年比1年還要賺錢,小小一顆草莓,帶來的商機卻如此可觀,證明國內的農業只要用心經營,帶來的商機無可限量。





(修改:2006/2/18 11:30:41)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haran20060218005202

標籤: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