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25, 2009

 

義烏奇蹟 全球小商品之都 逆勢上升 

義烏奇蹟 全球小商品之都 逆勢上升 
作者/邢舟
亞洲週刊2009年11月1日號
http://www.yzzk.com

浙江省的縣級小城義烏,近年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之都,一年創造近五百億元人民幣的成交額,且不懼金融海嘯,逆勢上升。義烏在民間釋放巨大經濟能量的同時,背後有著地方與中央政府公權力的全力支持,商品可直接通關,通過鄰近的上海和寧波,出口到世界各地,創造中國經濟奇蹟中的奇蹟。小商品城也憑藉作為商品集散樞紐的優勢,拓展進口市場。


--------------------------------------------------------------------------------

義烏是中國經濟奇蹟中的奇蹟,這個人口只有約兩百萬的浙江省的縣級小城市,近年躍升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之都,並且在金融海嘯的狂風暴雨中,頂住經濟下滑的壓力,逆流而上,不僅再創新的高峰,也開拓進口的新平台,進出口兼顧,閃耀新的光芒。

義烏的奇蹟,在於釋放民間經濟的巨大能量,與全球化的潮流合而為一,而背後則是公權力的配合,在地方與中央的全力支持下,建立直接通關的機場口岸,四通八達的交通基建,推動物流密集發展,打造一個讓世界驚奇的義烏奇蹟。

從上海出發,不用兩小時車程就到義烏,它位於浙江省中部,距離省會杭州一百二十公里。這個不過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小城沒有什麼自然資源,卻是小商品的海洋。三十餘年積累,義烏已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認可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當地流傳一種說法,令很多義烏人引以為豪:如果你在每個商位前停留三分鐘,每天跑八個小時,需要一年多才能逛完市場。

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第十五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在新落成的義烏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超過二十四萬平方米的場館,分設十九個展區,提供五千個國際標準展位,比零八年多了五百個。一百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一萬專業人士參與,預計成交額超過一百億人民幣(約十五億美元)。繼剛剛落幕的廣交會後,這個中國三大出口商品展之一的義博會,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零八年創造了四百九十二點三億元人民幣的市場成交額;每年帶動全國一千多萬就業機會,提供從來料加工到設計包裝、銷售物流的一條龍產業服務,商品出口全世界二百一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當眾多的實體經濟在難以預料的金融海嘯中搖搖欲墜,義烏的小商品卻頂住了風頭。小商品城近五萬個攤位都有新產品上市,上半年新增駐義外商機構三百零六家,一至八月出口十四點五二億美元,前三季度成交逾三百四十一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六。

早在零五、零六年間,歐美市場一片大好的光景卻就已經引起義烏最大的飾品企業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的憂慮:市場大小沒變,產品又沒有各自的特色,一下子來了那麼多人做,這樣的同質競爭不出問題才怪。「每個經銷商手上都不可能只有你一家的貨,要等他們來想辦法就晚了。」周曉光說。從那時起,新光就陸續換掉了在世界各地的經銷商,改由集團直接在海外設立分公司,自己負責營銷,直接接觸消費者,更快地掌握市場變化的資訊。

金融海嘯後,新光乘勢控股了三家位於東莞的飾品加工廠,周曉光說,要不是金融海嘯讓那些單做國外大品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貼牌生產)生意的廠商一蹶不振,這樣的好機會真是想都沒想過。

八十年代初,第一批圍堵在義烏市政府門口的農民們不會想到,自己當年的舉動會引來義烏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雞毛換糖」到「擺地攤」,背負著「資產階級尾巴」、「投機倒把」的歷史包袱,逼著窮困潦倒的農民們走出這一步的初衷,只是「討一口飯吃」。

全球最大單體建築

一九八二年九月五日,在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的推動下,縣政府作出了一個可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開放位於義烏湖清門的小商品市場。從歷史照片中依稀可見,所謂的市場也不過是一個簡陋的集市,一個個貨擔大小的攤位,一家緊挨著一家;頭頂連擋風遮雨的篷子都沒有。唯一不同的,是它畢竟固定下來了:有一個合法的地方,讓農民們可以每天來兜售一些日用小商品,在那個物資短缺、資訊閉塞的年代,這已足以吸引絡繹不絕的人從城鎮的四面八方趕來。

先後經歷六代小商品城的變遷,伴隨零八年度新落成的國際商貿城三期一階段工程,這個面積相當於三個北京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大小的商品批發市場,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建築。

在全球金融海嘯最盛的時刻完成這樣大的市場整合工作,義烏市政府和小商品城顯示出的決心和魄力是有條件的:義烏發展的核心是小商品,這個是義烏在面對金融海嘯時的優勢:「都是些日常必需用品,就算經濟不好,也離不開的東西,甚至是會買更多的東西」,小商品城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華東說。

清晨七點的義烏,陽光剛剛撥開雲層,撒下縷縷暖意,喚醒了睡夢中的城市。國際商貿城的門口車流不絕。雖然現在已經不需要再背著貨品、踩三輪車出門「討生意」了,很多時候甚至可以坐在家裏靠電話、網絡、傳真收訂單,可這些早已發財致富的義烏人還是改不了起早摸黑的習慣,全年無休地「上班來了」。有些時候,他們還會先去商貿城的晨練基地,享受免費的學習資源,惡補幾句商務英語,以應付與外商的簡單對話。商貿城內,六萬二千個商位錯落有致,完全根據商品種類劃分,分門別類。每個攤位都開通的網絡、電話傳真服務;整個商城開通中央空調系統;實用為先的停車、運貨道路設計;都展示了一個國內最先進的專業市場必需的硬體設備。

攤位受歡迎只租不賣

商城集團辦公室的黃薇介紹說,這裏的攤位「只租不賣」,商城產權屬於國有控股,每五年一租,凡是符合條件的人無論是否是本地市民都可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申請到,但如果中間有轉租的記錄,就會影響下次的續租。這個政策一方面是將攤位真的租給需要做生意的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遏制市場攤位的惡性租賃,可即便是這樣,生意好的年頭,一兩百萬一年的轉租個案也是時有發生。

寧波上海一站式通關

走進市場,你就會被眼前的小商品看得眼花繚亂。雖然大多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可是它們勝在靈活、多變、價格低廉,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在很短時間內直接生產並提供一定數量的貨品配送服務。才立秋不久,很多玩具商鋪的生意人早已在為萬聖節、聖誕節忙乎了,別小看只是一張面具或是一個燈飾,這些小東西每個的利潤可能只有幾毛錢,但是因為窮怕了的義烏人相信「薄利多銷」,如果一集裝箱一集裝箱地賣出去,也是不小的一筆收益。同時,借助特別成立的海關通道,可以與三小時車程的寧波港、兩小時車程的上海港實現跨關區一站式通關。整個過程七天左右就可以貨到香港,十天左右貨到新加坡。

下午三四點鐘的國際物流中心,門口的車龍也是一個風向標,讓人看到市場的走向。零八年十月到零九年二月期間,等候集裝箱出口的車隊最多也就三、四公里長,晚上八九點就可以下班。四月份開始,已經有了增長的趨勢,最高峰時,十幾公里的車隊直接排到了市郊,負責維持交通的協警時不時就得幹通宵。

由於小商品城多年的積累,義烏很早就開始著手佔據區域物流的高地。全球海運二十強中,有十七家在義烏設立辦事處;全市超過七百家以公路為主的物流企業可直達全國二百五十餘個大中城市。平均每天都有一個貨櫃專列送到寧波,年出口標箱逾五十萬個。

夜幕下的義烏,燈火輝煌,毗鄰交錯的飯店酒樓,才幾個月的功夫,又新開了一片,各式各樣的美食價格不菲但也備受追捧,「民以食為天」,這大概也是天天浸在小商品海洋中變得不愛逛街的義烏人最常有的享受方式吧。市政府附近的市民廣場邊,一排排的小轎車停得滿滿的,時不時有些名貴的好車夾在當中,路過的人們都不足為奇,不小心露出了這個城市的富裕來——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逾兩萬八千元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五百億,平均每六人就擁有一輛汽車。另一頭,不知誰拿了個錄音機來,播的都是些老旋律,一群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應著節拍跳起了舞。看到記者在拍,都忍不住湊過來瞧瞧,還互相叮嚀:有電視台在拍我們耶,來,跳得整齊些!好一派安居樂業的祥和。

在國際風情街,最多的還是一排排的中東風味美食、印度小吃。雖然義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商人,常住的就有一萬人。各種語言的翻譯在這裏都是供不應求,可是中東、阿拉伯地區還是最具代表的。招牌都是寫的阿拉伯文,廚師也是地道的老外,他們在室外隨意擺張桌子坐著吃喝聊天,一點也不感覺身在異鄉。

從零三年開始設立台商館的探索、零五年引進韓國商品館的嘗試,到零七年五月,商城集團與美國標霸公司簽訂備忘錄,在國際商貿城三樓開設標霸美國館,進口商品館項目的啟動,雖是順應市場變化的自然選擇,但更是一次探索性的嘗試。

中國近年來的貿易順差,零八年已高達二千九百五十五億美元,外匯儲備充足,國家貿易政策也由「獎出限入」轉向「進出平衡」,鼓勵進口的暖風頻吹,對於雙邊優惠貿易的安排、進口信貸的支援、進口貼息等方面的支援,也為進口市場的培育提供了沃土。零七年四月,已有五十年歷史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正式改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就是人們熟悉的廣交會)。熟悉市場晴雨表的義烏市政府相關領導,在廣交會現場就受到啟發,要開發進口市場,進出口並重。

「培養一個新的市場是很難的,尤其是進口商品,這個是我們之前沒有做過的。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且還不確定會不會成功」,商城集團市場部副經理趙東正說,「但是我們還是決定去做,小商品城能夠提供足夠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這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我們有這個能力去做好它」。

也許只有依託政府的決心和魄力,才可以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國際商貿城,一口氣拿出兩萬餘平方米的展位,暫時先為新入駐的各國進口館免費提供場地;又先後投入逾千萬人民幣,為進口館的啟動在國內外做宣傳推廣計劃。自零八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營業以來,入館商品數量已超過二萬三千種,大部分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截至零九年六月,銷售額近兩千萬元。

四十四地進駐進口館

這個數字當然不能和樓下紅火的小商品出口交易相提並論,但是對於一個新興市場的培育,政府和商城集團還是拿出了最大的魄力、誠意和耐心。來到位於商貿城三區五樓的進口館,日本、馬來西亞、非洲(十四國)、西班牙、美國、法國等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場館依次可見,更多的入駐洽談工作也在進行中,可是人流似乎並沒有想像中多。

一位同行的義烏本地人說,這也是他第一次來進口館。「知道是知道,可是沒什麼動力過來。進口館這個想法挺好,可是真要做起來就不是一般的困難了。」他隨手指著身邊玻璃展台上的進口紅酒問道:「他說這個是來自國外的原裝紅酒,可是誰來鑑定呢?誰為這些昂貴的進口商品提供保障呢?還有很多裝飾品,看上去和小商品城的也差不太多,怎麼才能讓買家心甘情願多走幾級樓梯上來進口館,花比樓下可能貴幾倍的價錢買呢?」他的顧慮道出了大家心中的疑問,說到底,義烏有什麼優勢做進口商品?

作為義烏小商品城發展轉型的重點項目,進口館的啟動希望實現以出口主導向出口、進口、轉口等多方位發展的轉型。趙東正說:「義烏市場國內批發中心的地位,令義烏有條件成為境外產品進入中國銷售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平台。而義烏在亞洲地區的國際平台作用也在逐漸增強。」憑借市場的規模優勢,義烏零七年經香港轉口的貿易額已下降至出口額的百分之一;韓國、台灣、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商品的再出口已佔到出口額的百分之五;到歐美等市場的份額增長近兩成。亞洲的貿易結構轉型,也為義烏發展進口再轉口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巨大的進口品消費市場正在崛起。中國人有這個習慣,喜歡國外的產品。」在進口館經營八百多平米的西班牙進口商品中心的周旭峰,拿紅酒為例,他說:「十年前有多少中國人喝紅酒?很少,喝的也是國產的紅酒,拿白酒杯喝,加雪碧冰塊喝,根本談不上品酒;可是現在呢?大家開始意識到品紅酒是門學問,不同產地的紅酒口味差很多,對紅酒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十四歲就到西班牙開始跑生意的周旭峰,是浙江青田人,家裏一直在西班牙做出口生意,基本上每年都會到義烏進貨。他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從口味、價格到包裝都適合中國人的品牌,引進到進口館。

金融海嘯以來,中國商人在西班牙也面臨順差壓力,「政府給了很多優惠的條件,鼓勵我們把西班牙的產品帶到中國來。而正好義烏這邊有這個進口館的想法,也給了我們一些便利,所以我們就決定到這裏來設廠」。他帶我們參觀他的西班牙場館,指著掛著的西班牙火腿說:「我們一般進口四五千元左右的火腿,這個價位的比較好銷。可是你知道嗎?在上海的一些酒吧,更好些的西班牙火腿可以賣八千塊一公斤,生意還好得不得了。」

尤其對於義烏本地人來說,接受四千塊一隻的進口火腿價格實在是有些尷尬,義烏靠近金華,中國最有名的金華火腿是從小吃到大的東西。為什麼一進口就可以賣那麼高的價格?這個當中要接受的轉變,不僅是飲食習慣,還有觀念。八月底周旭峰在進口館搞了一個新產品的發布會,邀請在全國各地的一級代理商參加,現場訂單就簽了五百萬,接下來幾天的意向訂單近三千萬。周旭峰說:「人有錢了,自然會想要更好的東西、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我們是長期兩邊跑的人,熟悉什麼樣的產品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把他們想要的好東西引進來,就會有市場。」

趙東正說,進口館目前的推廣主要針對三類人群,首先是像周旭峰這樣已經在經營進出口貿易的群體,其次是已經在從事貨運代理的公司,這兩類主體的比例佔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最後一類是海外華人華僑。雖然他們也歡迎外商,但還是存在「本土化」的問題,「他們不懂中國的經營模式,在飲食、風土人情方面也要面對相當大的考驗」。

進口館的想法,畢竟與小商品城三十年來走的「薄利多銷」、「價廉物美」的路不盡相同,針對的客戶群也不是普通的消費者,他們對於產品的質量要求遠高於一般的小商品。小商品城為保護知識產權、打假付出的代價和決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零六年十月由國家商務部主持編制的「義烏.中國小商品指數」;零八年一月,義烏率先在全國發布的「市場信用指數」,獲得政府、市場認可,為中國日用消費品贏得更多世界話語權的參考指標也是建立在這麼多年出口市場檢驗的基礎上的。和先後扮演過進口、轉口港的廣州、香港等大城市相比,義烏還是新手,未來的路要怎麼走,任重而道遠。■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